top of page

如何了解影響商品庫存量的因素

  • 作家相片: 9DO
    9DO
  • 7月4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如果觀察家覺得字體太小,不妨可以聽聽看

角度數據隨機抽樣全台 222 間零售消費通路的數據資料,為期 2 個月的數據資料觀察,希望從數據資料中,了解台灣消費市場狀況,幫經營者發現獲利的蛛絲馬跡,找到新的消費需求。當經營者利用數據資料決定店家設立的地點之後,第一個面臨到的考驗可能是訂貨的問題,許多倉管人員對於店內商品何時應該訂貨,對於下訂的數量經常感到頭痛,尤其是餐飲業者,因為冰箱的空間有限,長期讓冰箱的貨物堆積如山很有可能增加營運成本,加上廚房需要的食材種類眾多,而且食材具有一定的時效性,所以經營者不得不謹慎處理,在訂貨議題多下一番功夫,必免經常丟棄許多原本可以用來營利的珍貴資源。角度數據同樣使用零售消費通路的數據資料為例,展示如何使用數據資料解決經營者碰到的問題,在開始建立推估系統之前,觀察家必須先做一些假設,假設員工從下訂到商品進到倉庫需要 3 天的時間,且店家服務水平為 95%,意味著店家希望有 95% 的機率不會因為庫存不足而暫停營業,根據統計查表可以知道 z_score 約為 1.65,根據機率統計的分布區可以精準掌握食材的庫存數量。觀察家可以先排除特殊的節慶,先透過一週內的銷售模式,了解店內的需求水平,將消費數據資料每周的需求量正規化,以便後續的預測與評估。根據實際的銷售資料,再將每周各類別的銷受數量正規化,從圖表可以知道星期日消費者對貨物的需求量最大,而星期三、星期四、星期五的需求量相對於一周的需求比較少,以生鮮蔬果為例,所有店家每日的需求量約 3099 件,需求波動為 1164 件,在三天到貨的前提下,店家在生鮮蔬果庫存不能低於 12627 件才能滿足營運條件。


衡量庫存與決定下定時機
衡量庫存與決定下定時機

影響商品需求量的因素很多,最常見的一個因素就是店家舉辦促銷活動造成需求量增加,當店家願意提供折扣,當店家願意送福利,當店家低於市場預期價格的商品還沒有下架,庫存的數量會有巨幅的變動,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台灣美式賣場的消費曲線,因為美式賣場商品促銷都會提前告知,消費者有預期性的購物心理,許多非營業用戶願意等到折扣期間去購買商品,觀察家可以從角度數據過去在 Facebook 提供的趨勢圖可以一窺箇中消費樣貌。然而大部分市場上的商品,消費者對於價格敏感度較高,商品降價很容易促使消費者多買一些,關於這方面的論述觀察家也可以查閱角度數據之前的文章,就可以對價格與購買商品數量間的關係有進一步了解。在本次角度數據抽樣的所有觀察品類中,觀察家可以發現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價格敏感度最低,或許台灣的消費者在醫療用品方面的商品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,各種保健食品的價位雖然很大的差距,即便如此並不會影響銷售數量。圖表中顯示生鮮肉類的單價越高,消費者會購買的公克數就會下降,換句話說,當生鮮肉類的單價下降,消費者願意購買較重的肉類商品,因此在衡量庫存時,經常需要考慮到促銷活動這個重要因素。


消費者對商品價格的敏感度
消費者對商品價格的敏感度

許多觀察家擁有的經營團隊人數不多,需要注意市場動向,又要驗收行銷工作的成效,還需要管理商品的庫存,了解店內的各種狀況,觀察家苦無有一套系統與方法有效率的分析前因後果,不清楚要如何知道目前的經營狀況。角度數據願意提供系統與方法,協助觀察家有效率地進行管理,量身建置專屬的分析平台,從資料收集、整理到分析,觀察家不需要參考角度數據抽樣全台 222 個通路的消費資料,因為別人的銷售金額不會出現在觀察家的銀行帳戶中,觀察家需要掌握的資訊是自己經營團隊的營收狀況,需要分析的數據資料是自己團隊一年以來的奮鬥成果,透過方便的工具收集資料,透過簡單的方法架構系統,誰說路邊攤沒辦法收集資料,誰說做數據分析一定要建置大型系統呢?


 
 
 

Comentarios


熱門文章
近期文章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