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年增超過13萬個母親,1,208款美妝品牌聯合讓母親節檔期的化妝品成長24%



如果觀察家覺得字體太小不易閱讀,不妨可以聽聽看



根據圖片的數據資料,觀察家可以從中了解目前台灣美妝市場的變化,您覺得台灣的美妝市場已經進入快速的成長時期嗎?據角度數據資料庫觀察資料,台灣有 1,208 個美妝品牌,在母親節檔期,希望 2023 年新增的 13 萬位母親,可以找回過去的年輕與美麗,提升美妝市場的銷售業績。可是台灣每年新增的母親越來越少,美妝界重要的母親節檔期,是否會因台灣母親人口的減少而降低成長呢?面對新世代年輕人不婚、不生的趨勢,10 年後的母親節,是否還能成為美妝品牌業績成長的推手與關鍵時刻呢?






2023 年第三季,化妝品巨頭「雅詩蘭黛」股價崩 19%,淨利暴跌逾 90%;2024 年第二季,台灣東方美集團宣布,將結束日系質感品牌 THREE 在台的 10 年代理;知名美妝品牌「薇姿」來台超過 27 年也宣布退出台灣。除了疫情、通膨、戰爭外,這一兩年美妝品牌的新聞也絡繹不絕。國際美妝大品牌「雅詩蘭黛」因中國大陸消費力道減弱,造成股價下跌;台灣美妝代理商也因內部因素終止美妝品牌代理;國際大廠的美妝品牌「薇姿」,在台灣 1,208 個美妝品牌,中、 小品牌不斷以低價鯨吞大品牌的市場,加上疫情讓台灣美妝市場衰退,所以選擇退出台灣市場。這些現象與事件,值得現有的美妝品牌重新檢視與思考。


根據台灣歷史美妝品牌的市場走勢,台灣每年的三、 四月與十、 十一月,是台灣美妝品牌營銷的高峰期,「母親節檔期」與「百貨的周年慶」,讓許多美妝品牌賺進大把的鈔票。然而從營銷曲線的變化, 2018 年美妝品牌在「母親節檔期」相對於淡季的成長幅度,遠遠超過 2023 年的成長幅度,換言之,2023 年在「母親節檔期」的漲幅相對較平緩,這個現象讓許多美妝品牌的獲利空間受到限制。假如觀察家擁有一個美妝品牌,觀察家會選擇解決「母親節檔期」成長幅度過小的問題,還是等待台灣恢復昔日的成長幅度呢?如果觀察家選擇等待台灣美妝市場的恢復,觀察家預估恢復的時間點出現在什麼時候呢?


麥當勞有一套系統可以計算得來速一台車的平均等待時間,有一套公式可以分析一份套餐平均的烹調時間,有一套邏輯可以維繫與客戶間的關係,國際大廠的美妝品牌「薇姿」選擇退出台灣市場,是透過系統、公式與邏輯推算給出的建議,還是憑著直覺與第六感呢?角度數據認為從消費數據中,一定可以觀察出某些關聯性,從圖表的高低變化可以看到一些蛛絲馬跡。2018 年台灣的「母親節檔期」與「百貨的周年慶」這段時間,美妝業者可以吸引到許多消費者購買美妝商品, 2023 年同樣的方法,也可以吸引消費者購買美妝商品,只是力度已經不如以往強勁,成果已經不如以往有效。觀察家是否想過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呢?角度數據從商品「同時購」的角度,發覺現在許多購買美妝商品消費者的購物車,竟然同時出現「高級餐廳的餐券」這項商品。對於第一次接觸角度數據的觀察家,或許會對這樣的資訊感到驚訝,對角度數據的觀察角度感到不解,可是角度數據與許多的觀察家,已經使用這樣的觀察方式有一段時日,透過商品「同時購」挖掘出消費者的潛在需求,以增加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意願。或許國際大廠的美妝品牌「薇姿」,發現台灣美妝市場的新趨勢,所以決定讓所有實體店面退出台灣,因為美妝品牌「薇姿」看到台灣消費者真正的需求,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,所以選擇做出改變。角度數據一直把「商品同時購」視為是一件厲害的法寶,可以幫助品牌產生源源不絕的想法,產生新的市場需求,這項法寶比任何商品品牌的排名來的值錢,比通路的營業額來的有用。觀察家從消費數據中可以清楚看到,2018 年購買美妝商品消費者的購物車,有超過九成的消費者,同時購買的商品以美妝商品為主,購買清潔液後,同時又購買保濕水,購買保溼水後,又同時購買控油乳,因為在消費者的世界,僅僅只能購買到美妝商品,所以購物車的商品全都是美妝商品。可是,2023年的消費者,不再只是為了「愛美」單一問題而購買化妝品,不再只是為了「保養」單一需求而購買化妝品,消費者可能是為了出席一場重要的宴會,或者與重要的人共進晚餐,所以購買化妝品,要滿足消費者這樣的需求,絕對不是倚靠單一櫃位與實體店就可以辦到,因為消費者可能還需要餐券、一套得體的衣服、一雙合適的鞋子、甚至需要一張信用卡。



資料來源:角度數據 2024 年消費者消費交易資料庫



熱門文章
近期文章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