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使用人工智慧工具能快速建立系統平台嗎?

  • 作家相片: 9DO
    9DO
  • 1天前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如果觀察家覺得字體太小,不妨聽聽看

許多觀察家已經開始使用人工智慧工具處理工作上的大小事務,使用人工智慧的工具幫忙行銷人員撰寫文案,使用人工智慧工具協助經營者擬訂可行的計畫,使用人工智慧工具幫助觀察家提供更全面性的觀察。人工智慧的工具,確實已經融入許多人的日常生活,最明顯的一個例子,當觀察家在 google 上搜尋資料時,經常會看到 google 自動將資料彙整並提供完整的參考資料給查詢者參考,雖然使用者仍然使用幾個關鍵字進行查詢,沒有使用自然語言完整表達意圖,但是 google 的搜尋加上人工智慧工具的輔助,確實能給使用者帶來很大的幫助。具有資工背景的觀察家,明白使用語言產生程式不是一種新的概念,程式語言轉譯的工作從以前就一直存在,而且這樣的工具已經很穩定且不會出錯。過去程式開發人員使用各種程式語言開發程式,工程師需要使用工具將程式語言翻譯成機器可執行的指令,不同的系統平台還要使用跨平台的翻譯工具才能產生執行碼,而且翻譯後的執行檔僅能在特定的系統平台上運行。最明顯的例子,使用 iphone 手機的使用者,必須下載 iphone 專用的應用程式,而使用微軟系統的筆電是無法使用 iphone 的應用程式,必須使用相對應的軟體才能正常運行,這些現象都能證明程式語言需要透過翻譯,才能在機器設備上運行,同樣是用 C 語言撰寫的函數,需要進行編譯才能在不同裝置上運行,而現今這些複雜的編譯工作已經有穩定的工具軟體可以完成。利用人工智慧工具從自然語言產生程式碼,有如過去人們從程式語言產生機器指令一樣,只是複雜程度更高,產生的問題與狀況更多,這樣的技術會隨著時間逐漸成熟,如果人工智慧的技術廣泛的被使用,程式語言只能存在於人工智慧的內部,而且僅僅是產生執行檔的中間產物,但因為太過複雜,退而求其次只能先幫助工程師產生程式語言的代碼。


使用人工智慧工具開發系統程式,或許需要提供人工智慧工具更多的程式撰寫指南,以減少犯錯機率
使用人工智慧工具開發系統程式,或許需要提供人工智慧工具更多的程式撰寫指南,以減少犯錯機率

許多工程師測試以人工智慧工具產生程式碼,往往得到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的結論。因為程式碼不是由工程師親自撰寫,邏輯與寫作風格的差異,造成工程師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找出錯誤,加上由人工智慧產生出來的錯誤並不容易追蹤,工程師經常犯的錯誤可能是語法上的錯誤,所以透過編譯工具很容易發現錯誤,但人工智慧工具產生的錯誤常常會超乎工程師的想像,多數不容易解決,有時候反覆與人工智慧溝通並沒有得到改善,除非工程師剛好談到問題的關鍵,因此不像其他使用情境讓工作效率有大幅度的提升。角度數據使用人工智慧工具,幫補教業的老師,建立一個讓學生輕鬆熟悉乘法公式使用的系統,初步測試的結果,系統的輸出與輸入沒有太大的問題,表示使用人工智慧工具建立使用者介面不會發生任何錯誤,多數的人工智慧工具也都能正確的產出使用者介面,可是核心的部分就很容易出錯,由於希望打造成一個遊戲,所以需要一個可以自動產生題庫的產生器,這部分使用工具撰寫的程式並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,可是在檢查學生作答是否正確,人工智慧工具卻使用不可靠的方法進行驗證,縱使問題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,人工智慧工具採用嘗試錯誤的方法驗證學生的答案,人工智慧工具的驗證邏輯是:先使用題目產生器產生一道題目,比對題目是否與原先的題目一樣,然後再比對最終計算的答案,為了避免無法計算答案進入無限循環,程式碼中還自行限定嘗試了 100 次,若於指定次數內,沒有找到答案,就會放棄此道題目,這樣的解法讓經驗老道的專案經理看到了,應該會哭笑不得吧。由於靈活的數學並不一定只有一種列式,單一解法,所以最佳的驗算方法是將學生所使用的參數帶入,檢查與最終的答案是否相同,而不是比對是否與標準答案一樣。由於這個專案十分精小,所以很容易查找程式碼的錯誤,如果在大型專案中,也出現上述一樣的錯誤,相信工程師就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解決這樣的問題,因此程式核心的函數,千萬不要交給人工智慧工具生成,否則工程師或專案經理最後一定會自找麻煩。


角度數據知道許多經營者都期待透過人工智慧工具建立系統平台,希望藉由人工智慧工具分析與處理經營上的問題,或許觀察家應該先了解與認識人工智慧工具的極限與適用的場景,適時的在系統平台呼叫人工智慧工具協助幫忙,再非關鍵性的地方,使用人工智慧工具提供建議與可以使用的方案,搭配自身的狀況與能力,也許人工智慧工具可以幫觀察家節省許多時間,不會讓觀察家增加許多難以抉擇的選項,留下許多不易解決的錯誤。



 
 
 

留言


熱門文章
近期文章
bottom of page